我院学术委员会是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学生监督”的现代大学制度模式下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最高学术机构。是贯彻国家《高等教育法》,完善大学党的领导、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三者关系的支撑。对营造宽松自由、公平公正、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具有重要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术委员会组织架构、人员构成及产生方式
学术委员产生的方式主要由学校制定的学术委员基本条件与院长、系部推荐相结合,所选人员经党委会研究通过后产生,任期四年。成员如下:学术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周然),副主任委员5名(张俊龙、马存根、冯前进、冀来喜、王晞星),委员29名(门九章、马存根、马彦平、王晞星、冯前进、田岳凤、关建红、孙建萍、闫润红、张俊龙、李俊、李晶、李廷荃、李明磊、李俊莲、杨继红、周然、罗秀夏、赵少波、赵建平、赵莉娟、郭蕾、崔晋荣、雷鸣、裴妙荣、冀来喜、燕平、穆俊霞、薛慧清),办公室主任1名(关建红);学术委员的分工是:主任委员对学术委员会的发展规划负责;副主任委员协同主任委员为学术委员会的发展制定相关规程;委员起到监督及外联沟通交流的作用。学术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学委员会办公室负责。
二、学术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与作用发挥
学术委员会全权代表学校行使学术权力。学校凡涉及学术资源分配、学术政策与学术规划制定、学术评价与职称晋升、各种学术奖励与推荐等学术工作中,均需经学术委员会研究讨论,学术委员会具有话语权,学校尊重学术委员会所作决策。
同时,学术委员会作为全校学术评议、审议、论证和决策的最高学术权力机构,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指导,推进学校学位工作与导师队伍建设,协同制定学术创新评价体系,努力优化科研环境、繁荣学术交流与氛围起到积极作用。与教学、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特别在学风与学术道德等方面全天候协作,倡导求真、务实的学术风气和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通过不断的努力,学术委员会为促进我校学术繁荣和整体办学水平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校学术委员会,作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指导和决策机构,遵循以下方法进行日常学风建设:
1.强化制度建设
学术委员会先后制定了《山西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工作章程》、《山西中医学院学术交流活动管理办法》、《山西中医学院学术活动规范条例》、《山西中医学院学术交流实施细则》等制度。学校重视学风建设,制定了《山西中医学院学术规范及违规处理办法(试行)》,明确界定了科学实验数据、论文写作、科研成果的署名,以及引用他人成果等科研过程中的规范性要求,并针对师生违反规范的各种行为给出了程度不等的惩戒措施。同时,学校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反复强调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师德教育、学风建设、多种日常教育管理渠道,以规范为抓手,常抓不懈,防微杜渐,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学术风气建设。
2.重视过程管理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严格规定教师科研成果的形成、科研论文的写作和发表过程中应恪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认真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有关科学研究的管理规定。同时,学校通过全年科研成果鉴定、学术论文评奖、职称评定、教材甄选等办法强化结果考核,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做好学术规范建设,有效地防止了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学生方面,树立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风气,同时在整个培养阶段,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通过科学道德素养的培育,锤炼研究生的学术品行,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预评、论文查新和查重等过程控制环节,防患于未然。在结果考核方面,学术委员会通过毕业论文的筛选、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学位论文抽检送审等制度有效监控了研究生的毕业质量和学风建设的水平和效果。
3.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
优良的学术环境是推动大学学术活动产生的重要条件,学术风气的质量制约着大学学术活动的品质。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的根本目的是培育一个民主自由、宽松开放、公平诚信,学术主体与学术环境之间、学术主体之间和谐相处的系统,从而形成一种严谨治学的学术氛围。我校加强学术活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学术活动的高效性。多年坚持邀请一流国学大师、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走进中医药大讲堂”、“现代医学进展”系列学术讲座、“中医药高层论坛”(进展系列讲座)及师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和文化热点问题专题讲座,推动了学院学术氛围的明显改善,调动了广大师生从事科研、学术工作的积极性。
三、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与决策程序
遇到重大学术问题如:制定院学术活动具体规章制度、年度工作计划、职称晋升、各种学术奖励与推荐等学术工作,由主任委员主持学术委员会会议,委员们集体讨论形成决议后,再交学院,党政领导在学术委员会民主决议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实现了民主管理与高度集权的统一。此外,对学术活动经费进行管理、实施负责。
山西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一日